袁盎一者、楚人也、字絲。父故為羣盜、徙處安陵。高后時、盎嘗為呂祿舍人。及孝文帝卽位、盎兄噲任盎為中郎。二
一索隱。音如周禮「盎齊」、烏浪反。
二集解。如淳曰。「盎為兄所保任、故得為中郎。」
絳侯為丞相、朝罷趨出、意得甚。上禮之恭、常自送之。一袁盎進曰。「陛下以丞相何如人。」上曰。「社稷臣。」盎曰。「絳侯所謂功臣、非社稷臣、社稷臣主在與在、二主亡與亡。三方呂后時、諸呂用事、擅相王、劉氏不絕如帶。是時絳侯為太尉、主兵柄、弗能正。呂后崩、大臣相與共畔諸呂、太尉主兵、適會其成功、所謂功臣、非社稷臣。丞相如有驕主色。陛下謙讓、臣主失禮、竊為陛下不取也。」後朝、上益莊、四丞相益畏。已而絳侯望袁盎曰。五「吾與而兄善、今兒廷毀我。」盎遂不謝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自、一作『目』。」
二集解。如淳曰。「人主在時、與共治在時之事。」索隱。按。如淳云「人主在時、與共理在時之事」也。
三集解。如淳曰。「不以主亡而不行其政令。」索隱。如淳云「不以人主亡而不行其政令」。按。如說為得。
四索隱。莊、嚴也。
五正義。望、怨也。
及絳侯免相之國、國人上書告以為反、徵系淸室、一宗室諸公莫敢為言、唯袁盎明絳侯無罪。絳侯得釋、盎頗有力。絳侯乃大與盎結交。
一集解。漢書作「請室」。應劭曰。「請室、請罪之室、若今鍾下也。」如淳曰。「請室、獄也、若古刑於甸師氏也。」
淮南厲王朝、殺闢陽侯、居處驕甚。袁盎諫曰。「諸侯大驕必生患、可適削地。」上弗用。淮南王益橫。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謀反事覺、治、連淮南王、淮南王征、上因遷之蜀、轞車傳送。袁盎時為中郎將、乃諫曰。「陛下素驕淮南王、弗稍禁、以至此、今又暴摧折之。淮南王為人剛、如有遇霧露行道死、陛下竟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、有殺弟之名、柰何。」上弗聽、遂行之。
淮南王至雍、病死、聞、上輟食、哭甚哀。盎入、頓首請罪。上曰。「以不用公言至此。」盎曰。「上自寬、此往事、豈可悔哉。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、此不足以毀名。」上曰。「吾高世行三者何事。」盎曰。「陛下居代時、太后嘗病、三年、陛下不交睫、不解衣、湯藥非陛下口所嘗弗進。夫曾參以布衣猶難之、今陛下親以王者修之、過曾參孝遠矣。夫諸呂用事、大臣專制、然陛下從代乘六傳馳不測之淵、一雖賁育之勇二不及陛下。陛下至代邸、西向讓天子位者再、南面讓天子位者三。夫許由一讓、而陛下五以天下讓、過許由四矣。且陛下遷淮南王、欲以苦其志、使改過、有司衞不謹、故病死。」於是上乃解、曰。「將柰何。」盎曰。「淮南王有三子、唯在陛下耳。」於是文帝立其三子皆為王。盎由此名重朝廷。
一集解。瓚曰。「大臣共誅諸呂、禍福尚未可知、故曰不測也。」
二集解。孟康曰。「孟賁、夏育、皆古勇者也。」索隱。賁、孟賁。育、夏育也。尸子云「孟賁水行不避蛟龍、陸行不避兕虎」。戰國策曰「夏育叱呼駭三軍、身死庸夫」。高誘曰「育為申繻所殺」。賁音奔也。
袁盎常引大體慷慨。宦者趙同一以數幸、常害袁盎、袁盎患之。盎兄子種為常侍騎、二持節夾乘、說盎曰。三「君與鬥、廷辱之、使其毀不用。」孝文帝出、趙同參乘、袁盎伏車前曰。「臣聞天子所與共六尺輿者、皆天下豪英。今漢雖乏人、陛下獨奈何與刀鋸餘人載。」於是上笑、下趙同。趙同泣下車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漢書作『談』字。」
二索隱。案。漢舊儀云「持節夾乘輿車騎從者云常侍騎」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說、一作『謀』。」
文帝從霸陵上、欲西馳下峻阪。袁盎騎、並車擥轡。上曰。「將軍怯邪。」盎曰。「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、一百金之子不騎衡、二聖主不乘危而徼幸。今陛下騁六騑、三馳下峻山、如有馬驚車敗、陛下縱自輕、柰高廟、太后何。」上乃止。
一索隱。案。張揖云「恐簷瓦墮中人」。或云臨堂邊垂、恐墮墜也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行』。」駰案。服虔曰「自惜身、不騎衡」。如淳曰「騎、倚也。衡、樓殿邊欄楯也」。韋昭曰「衡、車衡」。 索隱。張晏云「衡木行馬也」。如淳云「騎音於岐反。衡、樓殿邊欄楯也」。韋昭云「衡、車衡也。騎音倚、謂跨之」。按。如淳之說為長。案。纂要云「宮殿四面欄、縱者云檻、橫者云楯」也。
三集解。如淳曰。「六馬之疾若飛。」
上幸上林、皇后、愼夫人從。其在禁中、常同席坐。及坐、郎署長布席、一袁盎引卻愼夫人坐。二愼夫人怒、不肯坐。上亦怒、起、入禁中。盎因前說曰。「臣聞尊卑有序則上下和。今陛下旣已立后、愼夫人乃妾、妾主豈可與同坐哉。適所以失尊卑矣。且陛下幸之、卽厚賜之。陛下所以為愼夫人、適所以禍之。陛下獨不見『人彘』乎。」三於是上乃說、召語愼夫人。愼夫人賜盎金五十斤。
一正義。蘇林云。「郎署、上林中直衞之署。」
二集解。如淳曰。「盎時為中郎將、天子幸署、豫設供帳待之、故得卻愼夫人坐。」
三集解。張晏曰。「戚夫人。」
然袁盎亦以數直諫、不得久居中、調為隴西都尉。一仁愛士卒、士卒皆爭為死。遷為齊相。徙為吳相、辭行、種謂盎曰。「吳王驕日久、國多奸。今苟欲劾治、彼不上書告君、卽利劍刺君矣。南方卑濕、君能日飲、毋何、時說王曰毋反而已。如此幸得脫。」盎用種之計、吳王厚遇盎。
一集解。如淳曰。「調選。」
盎告歸、道逢丞相申屠嘉、下車拜謁、丞相從車上謝袁盎。袁盎還、愧其吏、乃之丞相舍上謁、求見丞相。丞相良久而見之。盎因跪曰。「願請閒。」丞相曰。「使君所言公事、之曹與長史掾議、吾且奏之。卽私邪、吾不受私語。」袁盎卽跪說曰。「君為丞相、自度孰與陳平、絳侯。」丞相曰。「吾不如。」袁盎曰。「善、君卽自謂不如。夫陳平、絳侯輔翼高帝、定天下、為將相、而誅諸呂、存劉氏。君乃為材官蹶張、遷為隊率、積功至淮陽守、非有奇計攻城野戰之功。且陛下從代來、每朝、郎官上書疏、未嘗不止輦受其言、言不可用置之、言可受採之、未嘗不稱善。何也。則欲以致天下賢士大夫。上日聞所不聞、明所不知、日益聖智。君今自閉鉗天下之口而日益愚。夫以聖主責愚相、君受禍不久矣。」丞相乃再拜曰。「嘉鄙野人、乃不知、將軍幸敎。」引入與坐、為上客。
盎素不好鼂錯、鼂錯所居坐、盎去。盎坐、錯亦去。兩人未嘗同堂語。及孝文帝崩、孝景帝卽位、鼂錯為御史大夫、使吏案袁盎受吳王財物、抵罪、詔赦以為庶人。
吳楚反、聞、鼂錯謂丞史曰。一「夫袁盎多受吳王金錢、專為蔽匿、言不反。今果反、欲請治盎宜知計謀。」丞史曰。「事未發、治之有絕。二今兵西鄕、治之何益。且袁盎不宜有謀。」三鼂錯猶與未決。人有告袁盎者、袁盎恐、夜見竇嬰、為言吳所以反者、願至上前口對狀。竇嬰入言上、上乃召袁盎入見。鼂錯在前、及盎請辟人賜閒、錯去、固恨甚。袁盎具言吳所以反狀、以錯故、獨急斬錯以謝吳、吳兵乃可罷。其語具在吳事中。使袁盎為太常、竇嬰為大將軍。兩人素相與善。逮吳反。諸陵長者長安中賢大夫爭附兩人、車隨者日數百乘。
一集解。如淳曰。「百官表御史大夫有兩丞。丞史、丞及史也。」
二集解。如淳曰。「事未發之時治之、乃有所絕。」索隱。案。謂有絕吳反心也。
三集解。如淳曰。「盎大臣、不宜有奸謀。」
及鼂錯已誅、袁盎以太常使吳。吳王欲使將、不肯。欲殺之、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圍守盎軍中。袁盎自其為吳相時、(嘗)有從史嘗盜愛盎侍兒、一盎知之、弗洩、遇之如故。人有告從史、言「君知爾與侍者通」、乃亡歸。袁盎驅自追之、遂以侍者賜之、復為從史。及袁盎使吳見守、從史適為守盎校尉司馬、乃悉以其裝齎置二石醇醪、會天寒、士卒飢渴、飲酒醉、西南陬卒皆臥、司馬夜引袁盎起、曰。「君可以去矣、吳王期旦日斬君。」盎弗信、曰。「公何為者。」司馬曰。「臣故為從史盜君侍兒者。」盎乃驚謝曰。「公幸有親二、吾不足以累公。」司馬曰。「君弟去、臣亦且亡、闢吾親、三君何患。」乃以刀決張、四道五從醉卒(直)隧〔直〕出。司馬與分背、袁盎解節毛懷之、六杖、步行七八里、明、見梁騎、騎馳去、七遂歸報。
一集解。文穎曰。「婢也。」
二集解。文穎曰。「言汝有親老。」
三集解。如淳曰。「藏匿吾親、不使遇害也。」索隱。案。張晏云「闢、隱也。言自隱闢親、不使遇禍也」。
四集解。音帳。索隱。案。帳、軍幕也。決之以出也。
五集解。如淳曰。「決開當所從亡者之道。」
六集解。如淳曰。「不欲令人見也。」
七集解。文穎曰。「梁騎擊吳楚者也。或曰得梁馬馳去也。
吳楚已破、上更以元王子平陸侯禮為楚王、袁盎為楚相。嘗上書有所言、不用。袁盎病免居家、與閭里浮沈、相隨行、鬥雞走狗。雒陽劇孟嘗過袁盎、盎善待之。安陵富人有謂盎曰。「吾聞劇孟博徒、一將軍何自通之。」盎曰。「劇孟雖博徒、然母死、客送葬車千餘乘、此亦有過人者。且緩急人所有。夫一旦有急叩門、不以親為解、二不以存亡為辭、天下所望者、獨季心、劇孟耳。今公常從數騎、三一旦有緩急、寧足恃乎。」罵富人、弗與通。諸公聞之、皆多袁盎。
一集解。如淳曰。「博蕩之徒。」或曰博戲之徒。
二集解。張晏曰。「不語云『親不聽』也。」瓚曰。「凡人之於赴難濟危、多以有父母為解、而孟兼行之。」 索隱。案。謂不以親為辭也。今此云解者、亦謂不以親在而自解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常、一作『詳』。」
袁盎雖家居、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。梁王欲求為嗣、袁盎進說、其後語塞。一梁王以此怨盎、曾使人刺盎。刺者至關中、問袁盎、諸君譽之皆不容口。乃見袁盎曰。「臣受梁王金來刺君、君長者、不忍刺君。然後刺君者十餘曹、二備之。」袁盎心不樂、家又多怪、乃之棓生三所問占。還、梁刺客後曹輩果遮刺殺盎安陵郭門外。
一索隱。按鄒氏云「塞」當作「露」、非也。案。以盎言不宜立弟之義、其後立梁王之語塞絕也。
二集解。如淳曰。「曹、輩也。」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棓、一作『服』。」駰案。文穎曰「棓音陪。秦時賢士、善術者」。索隱。文穎云棓音陪。韋昭云棓、姓也。
鼂錯一者、潁川人也。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先所、二與雒陽宋孟及劉禮同師。以文學為太常掌故。三
一索隱。上音朝、下音厝、一如字讀。案。朝氏出南陽、今西鄂晁氏、謂子朝之後也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先卽先生。」索隱。軹張恢生所。軹縣人張恢先生所學申商之法。
三集解。應劭曰。「掌故、百石吏、主故事。」索隱。服虔云「百石卒吏」。漢舊儀云「太常博士弟子試射策、中甲科補郎、中乙科補掌故」也。
錯為人陗直刻深。一孝文帝時、天下無治尚書者、獨聞濟南伏生故秦博士、治尚書、年九十餘、老不可徵、乃詔太常使人往受之。太常遣錯受尚書伏生所。二還、因上便宜事、以書稱說。詔以為太子舍人、門大夫、家令。三以其辯得幸太子、太子家號曰「智囊」。數上書孝文時、言削諸侯事、及法令可更定者。書數十上、孝文不聽、然奇其材、遷為中大夫。當是時、太子善錯計策、袁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。
一集解。韋昭曰。「術岸高曰峭。」瓚曰。「示。」索隱。案。韋昭注本無「術」字。或云術、道路也。峭、七笑反。峭、峻也。
二正義。衞宏詔定古文尚書序云。「征之、老不能行、遣太常掌故鼂錯往讀之。年九十餘、不能正言、言不可曉、使其女傳言敎錯。齊人語多與潁川異、錯所不知者凡十二三、略以其意屬讀而已也。」
三集解。服虔曰。「太子稱家。」瓚曰。「茂陵書太子家令秩八百石。」
景帝卽位、以錯為內史。錯常數請閒言事、輒聽、寵幸傾九卿、一法令多所更定。丞相申屠嘉心弗便、力未有以傷。內史府居太上廟壖中、門東出、不便、錯乃穿兩門南出、鑿廟壖垣。二丞相嘉聞、大怒、欲因此過為奏請誅錯。錯聞之、卽夜請閒、具為上言之。丞相奏事、因言錯擅鑿廟垣為門、請下廷尉誅。上曰。「此非廟垣、乃壖中垣、不致於法。」丞相謝。罷朝、怒謂長史曰。「吾當先斬以聞、乃先請、為兒所賣、固誤。」丞相遂發病死。錯以此愈貴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九、一作『公』。」
二索隱。上音乃戀反。謂牆外之短垣也。又音而緣反。正義。上、人緣反。壖者、廟內垣外游地也。
遷為御史大夫、請諸侯之罪過、削其地、一收其枝郡。奏上、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議、莫敢難、獨竇嬰爭之、由此與錯有卻。錯所更令三十章、諸侯皆喧嘩疾鼂錯。錯父聞之、從潁川來、謂錯曰。「上初卽位、公為政用事、侵削諸侯、別疏人骨肉、人口議二多怨公者、何也。」鼂錯曰。「固也。不如此、天子不尊、宗廟不安。」錯父曰。「劉氏安矣、而鼂氏危矣、吾去公歸矣。」遂飲藥死、曰。「吾不忍見禍及吾身。」死十餘日、吳楚七國果反、以誅錯為名。及竇嬰、袁盎進說、上令鼂錯衣朝衣斬東市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云言景帝曰『諸侯或連數郡、非古之制、非久長策、不便、請削之』、上令公卿云云。」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歡』。」
鼂錯已死、謁者僕射鄧公一為校尉、擊吳楚軍為將。還、上書言軍事、謁見上。上問曰。「道軍所來、二聞鼂錯死、吳楚罷不。」鄧公曰。「吳王為反數十年矣、發怒削地、以誅錯為名、其意非在錯也。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、三不敢複言也。」上曰。「何哉。」鄧公曰。「夫鼂錯患諸侯彊大不可制、故請削地以尊京師、萬世之利也。計劃始行、卒受大戮、內杜忠臣之口、外為諸侯報仇、臣竊為陛下不取也。」於是景帝默然良久、曰。「公言善、吾亦恨之。」乃拜鄧公為城陽中尉。
一正義。漢書作「鄧先」。孔文祥雲名先。
二集解。如淳曰。「道路從吳軍所來也。」瓚曰。「道、由也。」
三索隱。上音其錦反、又音其禁反。
鄧公、成固人也、一多奇計。建元中、上招賢良、公卿言鄧公、時鄧公免、起家為九卿。一年、復謝病免歸。其子章以脩黃老言顯於諸公閒。
一正義。梁州成固縣也。括地志云。「成固故城在梁州成固縣東六里、漢城固城也。」
太史公曰。袁盎雖不好學、亦善傅會、仁心為質、引義慷慨。遭孝文初立、資適逢世。一時以變易、二及吳楚一說、說雖行哉、然復不遂。好聲矜賢、竟以名敗。鼂錯為家令時、數言事不用。後擅權、多所變更。諸侯發難、不急匡救、欲報私讎、反以亡軀。語曰「變古亂常、不死則亡」、豈錯等謂邪。
一集解。張晏曰。「資、才也。適值其世、得騁其才。」
二集解。張晏曰。「謂景帝立。」
索隱述贊。袁絲公直、亦多附會。攬轡見重、卻席翳賴。朝錯建策、屢陳利害。尊主卑臣、家危國泰。悲彼二子、名立身敗。